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学习辅导 >

让孩子找到成功的感觉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4

感觉是一种心理体验,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那种生理上的弱小便在心理上埋下了自卑感与不安全感,对这个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恐惧。在成长过程中,便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自卑与恐惧,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

现在,好多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了,表现不好了,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娃哈哈、脑黄金、黄金搭档,都有上了,效果仿佛并不明显。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孩子的感觉没有了,好孩子的感觉没有了。我们老说孩子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是个不好的孩子。做家长的,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解决的途径,关键是让孩子找到“我是个好孩子”的感觉。

怎样让孩子找到“我是个好孩子”的感觉呢?可以从孩子的优点入手,也可以弱化孩子对自己弱点的感觉。孩子胆子小,就给孩子找“我胆子大”的感觉;孩子粗野,就给孩子找“我懂礼貌”的感觉;孩子动作慢,就给孩子找“我动作麻利”的感觉;孩子学不好数学,就给孩子找“我能学好数学”的感觉……

有一位母亲说她的孩子有多动症,一天到晚,动个不停。她命令孩子坐在她旁边,一分钟左右,就要看一下孩子,然后命令一声:“不许乱动啊!”有趣的是,每次她说完这句话后,孩子就开始动,或翻抽屉,或转椅子。于是妈妈就无可奈何地叹一口气说:“没治了!”这更强化了她“孩子有多动症”的认识。

事实上这位母亲是在“促使”孩子的多动症。他明明希望孩子静一点,而注意力却老是在看孩子动,看到还不算,还在不停地提醒孩子:“你很好动”。天长日久,妈妈的这种认识便会沉淀在孩子的脑海里,若再加上妈妈情绪化的批评,再让孩子改正自己好动的毛病就比较难了。

这位妈妈带着孩子找到某位少儿心理老师。老师要求这位妈妈5分钟内不要注意儿子,只和老师谈话。5分钟内,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会儿在专心致志地观察他的玩具,于是就故意大声说:“谁说你的孩子好动?你看他现在多安静!”孩子听到表扬他,扭过头来一笑。周老师给孩子竖起一个大拇指,他妈妈也趁机夸奖了他两句。接着,奇迹出现了,从那一刻起,孩子竟有10分钟安安静静的。

这就是正确的做法,淡化孩子的缺点,强化孩子的优点。在孩子安静的时候表扬他,孩子便找到了“我会安静”的感觉;若家长在孩子动的时候批评他,就加深了孩子“我爱动”的感觉。这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逐渐少”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方面:比如孩子胆子小、不懂礼貌、动作慢、粗心……

给孩子寻找成功的感觉,有时候是打破孩子对自己不好的感觉,把孩子从自我观点中解放出来。

有一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由于阿姨经常说他笨,于是孩子逐渐产生了自卑感。一天,他对妈妈说:“妈妈,我是不是从小就很笨?”

妈妈很诧异,问他:“你为什么这样想?”

他小声说:“因为我属猪。”

看着儿子沮丧的小脸,妈妈又想笑又有点难过。她想了想,认真地对儿子说:“儿子,猪本来是不笨的,是人把它养笨的。猪除了吃,除了睡,没有别的事可干,所以才变笨的。可是你不同,你很乖,很勤奋,每天都要干许多大事:去幼儿园上学,跟阿姨学儿歌,学画画,回家听妈妈讲故事,还自己编故事,还懂得给妈妈倒水,你是最聪明的孩子!”

“真的吗?”孩子笑了。

大人就好象孩子的守护神,时时要提防孩子的“我能成功”感觉被破坏,有时候,仅仅提防是不够的,还要创造机会去加固这种感觉。只要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便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越来越多的天才表现,有时候不妨小题大作,适当夸张,让自信的火焰在孩子心中燃烧起来,孩子便会一步步找到天才的感觉,找到成功的感觉。

一位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非常自卑,甚至连老师的鼓励都不能激起他心中的自信。有一天自习课时,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神秘地对他说:“今天,你回家把第13课的课文背一下,不要和其他人讲,就算我们之间的一个秘密好不好?”尽管他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还是答应了,回家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背完了。

第二天,老师上课的时候宣布,跳过一篇课文,讲另一篇课文。那篇课文正是老师让那个孩子先背过的。

老师讲了一会儿,然后对同学们说:“现在你们开始背诵这篇文章,10分钟后我来检查。”

其他同学都着了慌,没想到老师会来这一招。

10分钟后,老师来检查了。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背完的,就连那些最优秀的同学都背的丢三落四。老师意味深长地望了那个同学一眼,叫了他的名字。孩子自信地站了起来,背诵得十分流利。

同学们都惊呆了,纷纷流露出钦佩的神情。而孩子在这种神情的包围下,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奋与自豪。

从此,这个孩子对于背诵课文特别努力,语文成绩也逐渐提高。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