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学习辅导 >

用心架起孩子快乐成长的桥梁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4

走进孩子,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父母人生的写照,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教育孩子,是为人父为人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提醒着自己“如果你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孩子,孩子是可爱的;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孩子是讨厌的。”

我的孩子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各发展比较全面,身心发展健康。作为家长我也不是优秀的,但在与儿子一起的日子里,我们即是亲密的母子,又是可信赖的朋友,还是最默契的玩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美好的愿望和行为往往相去甚远。作为家长如何客观真确地评价孩子、如何引导孩子健康和谐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

感悟一:给点赏识就自信

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多赏识、多鼓励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最好办法。儿子最喜欢做手工,家中一些废旧的瓶瓶罐罐、纸盒都被他视“珍宝”,每当“课余”时间,他就进行小“创作”,把那些瓶罐、纸盒组合、搭建,每次都是不亦乐乎。当作品呈现后,他总是第一个拿到我面前,等待我的评价。说实在的,儿子的大部分作品,在我们眼中看来并不怎样,但我想,孩子总有自己制作的想法,每次我都先听他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然后再和他交流我的想法,提出改进的建议。不断的,儿子的小制作有了很大的长进,不论在外型、颜色搭配、创意上都有了一定的新意。在此过程中,儿子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身心获得了快乐,自信也增强了。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家庭中是很多见的,当孩子满怀希望地把自己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时,他们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许的,但往往家长会因为种种原因不屑一顾或应付地回答孩子“还行”,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没给孩子的“劳动”一个定性,即没指出不足,也没作出肯定,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价值,久而久之,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和创造性。

感悟二:讲点道理会明理

陶行之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我想大家都听说过,每次看“四块糖”的故事,我都为之动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用过激的行为(打、骂),俗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出现父子(女)母子(女)情绪上的对立,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造成心灵上的隔阂。在我的记忆中,儿子是不被我们真正打过的。不管儿子在哪方面出了问题,我都是先问清为什么,在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正确的及时给与肯定,对于缺点或错误,则帮助他解决,改正。在这样的环境下,儿子健康地成长着,他懂事、明理、有爱心。

感悟三:多点关爱就温暖

父(母)爱无边,哪个父母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呢?只有你的爱温暖了孩子,孩子才会用爱回报你。这么多年来,我与儿子之间有一种默契,那是当儿子放学回家,我们会相互问候“儿子,回来了”“妈妈我回来了”。在惯例的问候中,我会发现儿子一天在校的心情好坏。

整理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儿子上一年级时,在开始的二天我帮儿子整理书包,让他在旁看着,告诉他文具用品如何整理,明天的课本怎样规放;第三天儿子自己动手,我则在旁观察,发现遗漏及时提醒;第四天开始,儿子就独立整理小书包了,整理完后,我进行检查;一个星期左右,儿子已掌握了独立整理书包的本领,每到睡前,他总会把小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儿子已六年级了,作业量有所增加,当晚上儿子做作业时,我会找出一点时间去陪陪他,不是和他聊天,而是在他疲惫时提醒他休息,借此机会摸摸儿子的头,帮他伸个懒腰,别小看这种小小的爱,它给孩子搭建了一个小小的精神驿站,使他心情舒畅、疲劳顿消。

作为父母,当我们希望孩子这样那样时,我们有没有想想自己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多少,用了几份心?其实,只有我们用心育苗,小苗才会茁壮成长。我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教育家,作为母亲,用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你的用心会收获无比的快乐。”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