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稚气的话语,在小朋友看来,却是订立契约的郑重仪式,其中包涵着坚定守护诚信和承担责任的意味。如果家长能够对这种方式善加利用,将会让孩子学会什么是责任感。
孩子从3岁半左右以后,自制力和规则意识都有所增强,他们渴望独立,也渴望诚信,会很愿意通过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沟通形式,来确定和保障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父母也正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一定的约束,因此这时采用“拉钩”的方式非常合适。不过,孩子10岁以后,心理逐渐成熟,“拉钩”就会显得略有些幼稚了。
建议父母尽量在孩子不相信父母而耍赖时,采用这种方式。比如你答应要给他买喜爱的新玩具,或周末要带他去动物园,却受到质疑时都可以使用。这会让孩子感到格外欣慰,并获得安全感。而且,对孩子来说,他拉了钩就表明自己一定要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承担责任,不能再接着闹下去了,从而也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但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不挑食等好习惯,千万不要用“拉钩”的方式。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许多不良习惯本身就不愿受管束,如果被父母逼着“拉钩”,日后也多半不可能生效,反倒失去了原来意义。特别是那种淘气调皮、自我管束能力很差的孩子,更不适合。因此,父母要想管制孩子的坏习惯,还是要采取其他更长期而细致的方法。
把孩子带到自然中去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正在发育中的孩子更是如此,春天,不但是孩子强身健体、抵抗疾病的重要时期,也是走进大自然的最好时光。在这个逐渐转暖的季节里,幼教专家提醒,此时小孩子该做的事很多。
看季节变化
有幼儿园做过这样一个练习:让孩子们在画册中找出“春天开放的花”。许多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根本不知道哪些花开在春天,哪些花开在夏天,又如何辨认得出呢?
春天,让孩子到自然中去,通过观察季节的变化,来培养孩子的季节感,这不仅可丰富孩子对大自然周期性变化的知识,而且促使孩子将各种现象加以联系,由此认识到大自然变化的因果关系,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建议:带孩子到户外收集并谈论与春天相关的物品。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放放风筝,谈谈燕子、蚯蚓,
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让孩子们认识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帮助孩子认识季节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带孩子在不同季节到同一个地方散步,并拍下照片,回忆、观察那里发生的变化,可以逐渐意识到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流逝。
自己种植物
“这是什么花呀?”“那种花什么时候开呢?”孩子常常会饶有趣味地问这些问题。幼教专家发现,喜爱植物的孩子大都富有好奇心,而好奇心则是获取知识最宝贵的内在驱动力。
建议:不妨在某个角落开辟一块土地,种点向日葵、西红柿等植物。播种时,先让孩子看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出芽、长叶后,引导孩子继续观察,给他讲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空气、水、阳光对植物
生长的作用,如果孩子很乐意干些浇水、拔草的工作,让他们去干,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学会初步的劳动技能;还可以收集关于植物、花卉的儿歌、童谣,和孩子一起吟唱。
养只小动物
当孩子喜欢上某种小动物,会投入感情去照料它,悉心留意它的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这本身就是在丰富孩子的知识结构,而且在体验到愉快劳动的同时,还会与小动物建立良好的感情,有助使孩子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建议:帮助孩子养些金鱼、蝌蚪、小乌龟等,让孩子亲眼看到小动物在自己的照料下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过程和饲养方法,并经常让孩子讲讲他的小动物。孩子通常会非常乐意和你分享他的心得,绘声绘色地说他的动物故事,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相关链接
怎样带孩子踏青
踏青前应先和孩子商量到什么地方去,最好选择春季景象特征比较明显的地方。
准备一些干粮和水果,以便中途饥饿或口渴时用。也可准备好小鱼网、小桶,以便到达目的地时到池塘中捞小鱼。还可准备一些体育用具,如羽毛球、小足球,以便娱乐时用。
踏青过程中要对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让孩子发现大自然的美,发现春季自然界的变化。如家长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春天到了,树上、地上有什么变化”“太阳照在身上怎样”“人们穿的服饰有什么变化”等,这样孩子在寻找春季变化的过程中,有助培养其观察能力。
踏青结束时,应让孩子讲讲踏青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发展其口语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孩子用各种美工手段表现对春天的认识,如绘画春季的景观,用纸、泥塑造春天的花草等,有助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