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古训,便是教导父母重视早期教育,给孩子们安装“软件”应拿捏得“及时”。人的基本软件的种子都应在幼儿时期播撒进孩子的大脑里。如果忽略了这个期限,错过了这个时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编现在上小学五年级,但是他却不想上学了,因为上学给他带来痛苦。每次考试考不好,不是挨妈妈的责骂,就是被爸爸打。他实在害怕上学,害怕考试,更害怕听到妈妈不停的责备和看到她失望的眼神。
从小妈妈就对他要求很严格,总希望他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特别希望他的成绩比邻居成成的好。可是事与愿违,妈妈越是关注他的学习成绩,他越是不能如父母的愿。妈妈总以为是孩子不用功,认为打骂会让孩子长记性,却不知这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魏明的成绩不但上不去,反而下滑很多。
过分严格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特别是打骂教育,更不是管教孩子的好方法,因为这样只会出现两种后果:要么儿童早教会更叛逆,要么会产生恐惧心理。而过分溺爱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些坏习惯,丧失独立能力。这些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
中国幼儿网教你小秘招
第一、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爱孩子的方式,要把握一个度。在适度的范围内,该严则严,该放则放,进退自如。极端的严格或溺爱的方式,都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第二、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妈妈在孩子面前,要像朋友一样说话、相处,不要给孩子造成距离感,这样孩子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母子通过相互沟通,才能相互理解,孩子也才会“听话”。
小圆是个顽皮的小女孩,每次都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妈妈通常会不耐烦地走过来对她说:“赶快把玩具收拾好,看你弄得这么乱,以后不给你买了。”小圆就像没听见一样,照样自顾玩她的。
一天妈妈在书上看到要和孩子平等说话,她试着蹲下来,正视着小圆说:“宝贝,你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一会儿要来客人,让人家看到这么乱多不好。”小圆认真地看了看妈妈,开始收拾起来。
平等对待孩子,把他作为一个正常的能思考、懂合作的人,像朋友一样和他交谈,他会理解你的,并且会很配合你的要求。
第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妈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来培养孩子,不能看别的孩子怎么样,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这样。
熠熠5岁了,妈妈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开始学一项特长,有的学音乐,有的学美术,有的学钢琴等,就认为应该让熠熠学学美术,以后做什么设计等都能用得到,便打算给他报个美术班。
妈妈把这种想法告诉熠熠,可是熠熠坚决反对,说不喜欢画画。妈妈问他喜欢什么,他说喜欢吹口琴。妈妈想,既然孩子喜欢,就让他学吧,于是让熠熠上了口琴培训班。
熠熠在口琴班进步很大。因为喜欢,熠熠在家里一有空就练吹口琴,没过多长时间,妈妈能听到美妙的乐曲了。
第四、孩子正是打基础的时期,应全面开发、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不能只顾一点而忽视其他,让孩子成为一个“跛足人”,这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欧雅丽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因此作文写得好,语文成绩很优秀,但是她的数学成绩却不理想。妈妈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由于孩子逻辑思维没得到锻炼的缘故,所以,经常给她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题来加强锻炼。通过不断地练习,雅丽的逻辑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数学成绩逐步提高。
早教到底有什么用处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脑重量400克,达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个月迅速发展为50%,1岁达66%,3岁达80%。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也就意味着:宝宝三岁的智力、体能、个性等已经定型80%以上。而同时0-3岁还是运动、语言、个性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潜能开发训练,事半功倍。
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孩子2.5岁—3岁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而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入园初期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的不适应现象,部分孩子会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对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及生理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3岁前让孩子参加亲子班潜能开发课程后,孩子会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的集体生活,从而为上幼儿园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大大缩短孩子入园的不适应期。独生子女在三岁未上幼儿园前,在家庭教养方式下,普遍缺乏与同龄孩子交往的社会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从而对其将来的集体生活造成困扰。因此,让孩子在0-3岁这个个性品质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进入亲子班,是对孩子社会性发展需要的一个促进手段。同时,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对孩子完整的人格个性形成将有重要的帮助。
而一谈到早教,我们的父母就想到如何开发智力,提高孩子的智商,如何让孩子聪明等等;其实孩子从一出生都比我们成年人聪明。爱因斯坦曾经说:“孩子生来都是天才,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所以从智力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父母的大不可必操心,我们恰恰忽略的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专家表示,教育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它具有潜在作用。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模式也不同:早期教育是通过孩子参与各种针对性的游戏和活动——不断的刺激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来丰富他们的体验,增长他们的一些能力,比如:感官潜能、体能、社交、人格、语言等等。早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早期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应该是:在游戏中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