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学习辅导 >

如何让孩子学会“读写”结合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11

我国古代文人曾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并这样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读书如销铜,聚铜火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只有“劳于读书”,方能“逸于作文”。

小朋友们,暑假快到了,怎样利用这个暑假的时间,做到像杜甫诗中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沟通起来呢?小编在这里给小朋友们提示几个要点: 

一、“读万卷书”是前提

  “万”字在这里是多、大量的意思。小朋友们,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阅读大量的书。也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我国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从小博览群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爱读《庄子》《楚辞》,最喜欢李白和柳宗元的诗作;在外国文学中,他喜欢泰戈尔、歌德、海涅、惠特曼的作品。大量的阅读使他吸收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营养,促进了他的创作活动。他说:“惠特曼的自由诗使我创作欲望受到了暴风雨般的煽动,我的《凤凰涅槃》《匪徒颂》就是在他的影响下做成的。”

  二、“破万卷”是重点

  有的小朋友爱读课外书,知识面广,仍旧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这就是没有注意“破”字。“破”字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表面上的意思,由于反复研读,原来的新书变成了旧书、破书;二是本质上的意思,就是指阅读方法,也就是对书里的思想、内容、语言和写法的消化吸收,仔细考虑作者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和组织材料,又是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语言有什么特色,特别是人物刻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以及词语锤炼、句式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试想,一味贪多,读一本扔一本,粗枝大叶,书虽然读得很多,但像沙子过水一样,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能有什么收获呢?所以,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习得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三、“下笔”是关键

  “下”指动笔、下笔,也就是写文章。多“下笔”才有“神”,才显出灵气劲。事实上,有的小朋友读了很多书,反反复复地研读,由于很少“下笔”,常提笔写不下去。

  怎样下笔呢?应从仿到创,首先仿其法,也就是学习研读文章怎样恰当地运用词语、灵活多变的句式,学习其怎样写具体、有条理、重点突出、抓住特点等。其次是创作,也就是吸取众家之长,发展创造思维,力求新意。最终通过“仿”达到“创”的目的。

因此,希望小朋友们在学习语文中,要多读、善读、多写,正确地处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中国幼儿网温馨提示:3-6岁时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最有利时期,写作能力需要一点一滴积累。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