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学习辅导 >

“共享”你的孩子(早教知识大全)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11

孩子学会了自己看书,虽然不能认识书里的字,但是有时候还是看的“咯咯”发笑。有时候我都不知道他自己在笑什么,是看懂了什么吗?有趣的小家伙。一天,隔壁的小宝宝来家里玩儿,我家孩子却不让小宝宝和自己一起看书,玩具也不让小宝宝玩儿,闹哭了好几次,真让我在邻居面前丢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又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此外,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如:有一次,曹问宇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蹦蹦高,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玩玩,而曹问宇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蹦蹦高,对曹问宇说:“这个蹦蹦高现在是我的了,如果你想玩,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曹问宇想了想说:“好象有点酸。”“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酸;老师,我的心里有点难受”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曹问宇,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酸酸的,你知道为什么吗?”曹问宇不说话了,他拿过蹦蹦高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地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中国幼儿网揭秘让宝宝学会分享的培养:

现实生活中,小气的孩子并不少见。“小气”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个什么都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很重要。为此,家长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不要溺爱孩子。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父母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让父母分享,父母却在感动之余,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

2、不能让孩子搞特殊化。在家庭生活中要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无疑对防止孩子滋长“独享”意识有积极的意义。家长还要教育孩子既看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知道自己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愿望,别人也一样有愿望,早教知识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3、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家长应该理解孩子这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明白,他享其实不是推动,它是一咱互利。分享体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了,别人也会回报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

4、对孩子进行分享行为的训练可以从婴儿期开始。如孩子拿着镜子,家长拿着匙,家长温柔而愉快地递给孩子匙,然后从他手中拿下次镜子,通过这样反复地交换,孩子便学会了互惠和信任。

5、给孩子分享的实践机会。经常让孩子与小朋友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孩子与小朋友们共同活动,共同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应常提供孩子为家长服务的机会,如家里买了水果、糕点时,让孩子进行分配,如果孩子分配得合理,就及时表扬强化。

6、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要做与人分享的模范,经常主动地关心帮助他人,如帮助孤寡老人、给灾区人民捐衣送物等。

7、不要矫枉过失。家长要注意掌握分寸,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勉强孩子什么东西都与人分享,更不要因孩子拒绝分享而惩罚他。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