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目前对于孩子的早教问题,一直是社会上的一大潮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可是对于孩子的早教也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若偏离了这一轨道,最终就只能步拔苗助长的后尘了!不仅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2010年3月25日,号称“教育鬼才”的攸武在博客上公布“种子计划”,旨在批量培养神童。
“种子计划”的具体执行方案是:第一年由生物学课程入手,每个周末给孩子一对一上一次课;第二年开始上物理与化学课,让物理系或化学系在校大学生做家教;第三年开始上高等数学,以后将陆续开设其它课程。他宣称,7岁以下的孩子是严格按“种子计划”来周密训练的;8岁至10岁的孩子只接受理科训练(生物、化学、物理、数学);11岁至13岁的孩子只接受部分理科的压缩训练(生物、化学、物理)。
他的口号是:“10岁的孩子综合智力超越大学生”“在30年内其中一个孩子能获得诺贝尔奖”!家长想要分享攸武独创的“种子计划”方案,要交一笔不菲的会员费。
虽然这个江湖味十足的计划受到媒体的质疑,但还是有数百个望子成龙的家长加入其中,希望孩子能够如计划所言,脱颖而出。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个例子能够凸显出部分家长的不健康心态。
首先,这些家长并非每个人都相信能够按计划出效果,大多抱着侥幸的心理:万一呢,万一自己的孩子果真能够智力超群呢?这样的心态相当于买彩票。特别是在自己经济许可的情况下,为了孩子,搏一把有何不可?正是家长的这种心态,才会有各种忽悠性质的“天才培养班”出现。如以上这个例子,还把诺贝尔奖搬出来当幌子,真是不搬则已,一搬惊人。所以希望家长们以平常心和科学方法来教育孩子,不要被“大跃进”式的广告迷惑,导致社会上各种早教骗子横行。
其次,退一万步说,假设这个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孩子进入这个班后可以达到“10岁孩子的综合智力超越大学生”的效果,甚至免费进入“种子班”,我也不愿意把孩子送进去。
为什么呢?
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天赋,送进去进行那么多强化训练干什么?也许孩子是个艺术家的苗子,你却硬生生地把他往数理化生物等方面误导,岂不是南辕北辙?
再退一万步,假设孩子确实是个天才,才十来岁,他的知识就达到二十来岁大学生的水平,又有什么用呢?这只会增加他与同龄人相处的障碍,使孩子进入一种孤立无援的生存状态。孩子拥有很多知识,无非就是一台活电脑而已,他的社会能力跟不上,根本就找不到施展的平台,将来成“伤仲永”都很有可能。
中国的一些名牌大学里也有少年天才班,一些孩子由于掌握知识的能力强,十来岁就进入大学,结果很多人出现不适应的状况,甚至需要家长陪读。而毕业之后,大多数人无声无息,根本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成就,因为他们的社会能力远远跟不上。因此,如果你的孩子10岁就拥有20岁的智商,无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而已,未必值得庆幸。人生之路非常宽广,高智商并不是决定人生快乐或者取得成就的最大因素。
相反,对社会环境比较适应的智商中等的人,往往能找到更大的平台,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拿比尔·盖茨来说,他在同学中编程能力并非首屈一指,不是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但是他除了会编程,还有洞察社会需求的能力。因此,他才能创造微软帝国,缔造属于他的传奇。
极端聪明的小天才,可能与同龄人能够享受的快乐无缘,他永远生活在格格不入的生存环境里,有可能背着社会和家庭的期待走向失败。父母要记住,你可以帮助孩子一时,但未必能帮助他一辈子,在社会上找到施展抱负的平台,还是要依靠孩子自己的能力。
我并非要家长漠视孩子的天分,反对家长们发展孩子的天分,而是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结合社会环境,以平常心培养孩子。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或者刻意对自己的“苗”施肥,使其木秀于林,到头来却成为狂风暴雨摧残的对象,倒下比谁都早。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对于目前若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更侧重的是能力的高低,从另一个方面去想,剥夺了孩子玩耍的天分与自主的权力,只让孩子一切以学习为标准,最终只会使孩子成为一台知识的机器,希望这不是我们每个做父母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