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学习辅导 >

父母们误要错过锻炼宝宝的发音时期(早期教育)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11

前言:当宝宝成长到一定的时期,就开始依依呀呀的想要说话了,那么做为父母的你,是否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下爸爸妈妈应该如何教会孩子正确的发音吧!

“朵朵,叫爸爸,叫个爸爸好不好?爸——爸——”方建业充满疼爱地和女儿交流着。“小方,我可很久没见你这么温柔了,我很嫉妒啊!”旁边的陈蓉有点吃女儿的醋,撒娇地对方建业说。“在我这里,你早就退居二线啦!”方建业说完,继续逗女儿:“爸——爸——”在他的启发下,朵朵的小嘴慢慢的叫“ba——ba——”。这一发音可了不得,把方建业乐的差点跳起来:“朵朵会叫爸爸了,朵朵会叫爸爸了。”

4~6个月的宝宝,能比较明确的对周围的人的声音作出反应,听到声音就会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眼睛似乎寻找说话的人,偶尔还会发出轻轻的笑声;看到妈妈时,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嘴里还会不断地发出咿呀地学语声,似乎在向妈妈说着知心话。

随着听力水平和模仿能力的不断提高,宝宝会逐渐进入了“咿呀学语”阶段,也叫“牙牙学语期”,这是儿童学习语言必然经历的过程。

发音并非知心话。

4个月以后,宝宝清醒或精神饱满、心满意足的时候,总会滔滔不绝地重复发出各种声音。发出的声音多是各种简单的辅音和元音,如“ma—ma—ma”、“da—da—da”、“bi—bi—bi”等。如果父母跟着说“ma—ma”,宝宝还会回应地说“ma—ma—”,如此的一唱一和很让人开心,爸爸妈妈还以为宝宝是在和他对话。事实上,宝宝的这些声音只是宝宝的探索,是不小心发出来的,而且并无实在的意义;他还不明白“妈妈”是什么意思,咿咿呀呀所说也非知心话,父母的高兴只是自我陶醉。

模仿和学习很重要

宝宝的咿呀学语会让他体会到无限的乐趣,于是不停地发声,这样的声音让爸爸妈妈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给予回应。这样的唱和在无形之中对宝宝学语起到了强化作用,会使婴儿从没有意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富有意义的说话。

这个月龄的耳聋的婴儿也会像正常婴儿一样的咿呀学语,可因为听不到自己和别人发出的声音,发音的兴趣就会消失,语言的发展因此而受到了限制。由此可见,模仿和学习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很重要。

说笑与哭闹都是训练良机

宝宝已能发出较多的自发音,并能清晰地发出一些元音的时候,是父母培养宝宝的发音的好时机。宝宝情绪愉快时多与宝宝说笑,能促进宝宝发音和语言发展,而宝宝哭的时候也是不可错过的训练机会。有时宝宝哭个不停,哭泣时,妈妈可以轻轻抱起宝宝,用手指在他嘴上轻拍,让他发出“哇、哇、哇”的声音,也可以将宝宝的手放在妈妈的嘴上,拍出“哇、哇、哇”的声音。这可以作为宝宝发音的基本训练,也可促进宝宝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最家常的训练

我们生活中,就地取材就可以对4—6个月的宝宝进行一些口腔肌肉协调性的训练。

使用吸管:可以教宝宝用软吸管喝水,让孩子把嘴唇的力量集中在距离吸管头部半寸的位置上,鼓励他多用力。

吸面条:经常给孩子做一些意大利面或者是手擀面作为辅食,可以让孩子用手抓着吃,然后用嘴把面条吸进去。

温馨提示:

1.教宝宝发音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和孩子同样的高度,让他能够看到你的唇型。

2.和孩子说话或给他讲故事,要注意情绪的渲染,最好声情并茂。

3.看重孩子的发音的准确与否还为时过早,重在练习。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许多的父母认为小孩子说话都不用去管,当孩子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的就会说话了,其实父母的这种心思是极其不正确的,学着锻炼孩子发音不仅仅能够使孩子尽早的清楚说话,也更加的有利于孩子入幼儿园时与周围的小伙伴们更好的沟通,也加强了亲子关系的合谐!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