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目前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发生也提醒了我们一个问题,那就要需要加强宝宝们的心理教育,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们的心理疾病呢?家庭教育错在了什么地方呢?具体的关注下吧!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青少年自杀、殴打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对于多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在日前“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教授、主任医师林国珍认为:“家庭是一张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是由家庭因素造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心理的成长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及青少年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此外,由于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前一时期礼来公司组织的百优解最爱路线活动,携手全国各地精神科医生走进广西,传播精神卫生知识,就发现一些边远地区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文化程度、外出打工等原因,长期与父母沟通不畅,产生情绪障碍。对此林教授指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是脆弱的,心理创伤的年龄越小,创伤越难愈合。父母只有了解不同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呵护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根据埃里克森儿童心理成长期的研究,0-1岁是儿童安全感的建立期,也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如果与妈妈分离,孩子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1-3岁是依恋期;3-6岁是恋父恋母情节的形成期;6-12岁是学习、勤奋期;12-18岁是青春叛逆期,也是自我价值体系形成的时期,此时父母的不理解会压抑青少年的心理,增加青少年抑郁的风险。
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堪负荷。无论儿童、青少年或者成人,学会摆脱释放心理压力和自我调节非常重要。林教授说,自我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首先,好的人格基础很重要。青年人可以刻意地重新塑造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开朗、坦诚,更加阳光和积极。早期教育
其次,好的情感支持,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很重要。这与好的人格基础有关,在遇到挫折、抑郁时,如果能够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可以使人更快地走出情绪低谷。
第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益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情绪释放,像音乐、书法、古董收集、阅读、体育运动、旅游等。
第四,定位恰当的期望值。人的抑郁、负面情绪往往来自于过高的心理期望,得不到才会不满足、不幸福,因此降低个人的期望值,学会享受期望实现的过程和喜悦。第五,不要拒绝求医。摆脱内心的“病耻感”,在所有方法都不能得到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地将心理医生、药物作为帮你走出心理抑郁的拐杖,助你度过心理的抑郁期。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幼儿心理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多来原于家庭或是自身、学校等等,因此当看到宝宝有不开心的事情时就要学会及时的帮孩子解决,了解事情的根源,以防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