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学习辅导 >

孩子势利,父母如何正确引导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4

不久前,媒体报道广州一名被送入贵族学校的小学生竟然对自己的家贫萌生出“恨”意,并在素日里以富人的生活习惯和标准要求父母,稍有不如意便责难母亲是“乡下婆”,如此嫌贫爱富的举动不得不由人感叹“犬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的正直涵义所在。的确,尚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初期的小学生,便被势利的念想所染色,难免让人咂舌,又转而哀叹。

11岁的小鸿恨自己生在了穷人家

有人说,不是贵族却硬要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这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也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老师、教育都有负责;当然也有对孩子“大逆不道”行径的谴责,认为孺子不可教。众人的视角总是不一样的,看问题的方式、高度和宽度都不尽相同,在面对一个不懂感恩甚至抱怨和鄙视父母贫穷的孩子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容忍,没有人愿意嗅到孩子身上的铜臭。然而事既已出,却只能去寻求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对症下药。

孩子说:“妈妈那么穷,我读书有什么用,读出来又有什么出息。”按照孩子的逻辑去理解,一妈妈也读过书,但现在依然很穷,买不起车,没有别人生活好,所以读书没用;二有钱同学的家庭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但是妈妈的贫穷让我看不到读书的希望。显然,孩子的想法过于天真,我们完全不用拘泥于他的道理是否成熟——妈妈读过书,努力得来的生活也有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况,而很多同样读过书的人现在成为更富的人;既然妈妈很“穷”,孩子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尽孝道让父母过好日子,不要忘记更多的穷人是因为读了书才翻了身。

孩子身边最早和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稍稍关注教育的人都知道,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重要影响。从表面上看,孩子的转变是从进入贵族学校开始的,是不是不进入贵族学校,悲剧就可以避免呢?这几乎是个伪命题。显然贵族学校的存在意义并不在于财力物力上的比拼,父母考虑的更多的应该是过硬的师资和条件,这些可能是让他们的孩子得以成功的有效助力。而在贵族学校思想上产生变化,应当是附属于享受良好条件的附加产品,而附加于孩子身上的几率是随机的——就是在普通的学校,大家的实力也不会均等,照样有染上这样习气的可能性。

人类天生就具备的“比较”的习惯,“嫌贫爱富”与其说是势利,还不如说是某种程度上对于“更加幸福生活”的追求,只是这种追求突破了我们道德律的控制,就显得是人性的弱点了。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成人世界都不可避免攀比,进而有嫉妒甚至引发争斗,更何况是涉世之初的孩子,他们不会考虑到更多的外部原因,也更容易陷入“比较”之后的迷惑中去。其实,每一间学校都有贫富差距现象,无论是普通还是贵族学校,社会也是这样一种构成。但是没有人告诉孩子,为什么身处同一间学校,同学之间却存在差异;为什么别人有富爸爸,自家的却是穷爸爸;为什么当残酷的现实在鞭打孩子时,父母却不敢正视,不敢讲出道理去管教说服孩子的无礼,而是选择不解决问题的打骂?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得大道理,不要认为肮脏的社会会玷污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价值观作出正确引导和指向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有一套普世性的价值标准和仁义孝道的行为规范。在这些准则的定义下,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会有一个参照物。孩子嫌贫爱富的习气自然是违背了基本道德的要求,但是这种违背并不关乎于孩子的品性和将来的成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些比比皆是的现象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们的道德律不应该被轻易否定,但是对于孩子,我们却更多的需要宽容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苛责。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