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就目前调查得知,许多的小学生都知道买名牌衣服穿,用名牌的学习用品等等,相互的攀比之风在校园掀起了一场大风浪,育儿专家指出这种物质上的攀比极大的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具体的了解下,也希望每个父母都能重视这一问题,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今,一些中小学生喜欢在各个方面互相攀比。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中,孩子们又收获了不少压岁钱,这为他们的进一步“比”,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些家长不禁担心:孩子这样比来比去的,还有心思学习吗?
其实,攀比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其有竞争意识,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在精神层面与同学攀比。
寒假,11岁的林畅接二连三地收到同学的生日会邀请,他煞费苦心地准备生日礼物,然后高高兴兴地“赴会”——去公园、去KTV,或去星级酒店边吃边玩。几次下来,林畅对妈妈说:“明年我的生日会不在家里办了,我也要去KTV……”
谢帆喜欢打篮球,上个月叔叔花二百多元给他买个新球,没玩几次,他又要爸爸再买新的,理由是同学买了个一千多元的,比他的好。
相比之下,买衣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就讲究起牌子了,班上一个同学买了什么衣服,其他的孩子也跟着买,泰迪熊、A02、Scat……哪件也不便宜。如今上中学了,学校要求穿校服,孩子们就更在意脚上的鞋了,不少孩子则是非阿迪达斯、耐克不穿。”家长王女士无奈地说。而北京东城区某中学初一学生李欣悦也透露,“我班上同学穿的鞋不是阿迪,就是耐克。如果穿得很寒酸,就会被同学排斥。”
如今,喜欢攀比的中小学生为数不少,他们比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诸如书包、高档文具、MP5、iPhone、手机……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中,孩子们又收获了不少压岁钱,这为他们的进一步“比”,创造了物质基础。一些家长不禁担心:孩子把心思都放在比物质上了,还能认真学习吗?
爱虚荣不只是孩子的错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攀比也如此。而比是人近乎本能的活动,人是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当今社会,物质品很丰富,高档商品随处可见,这些物品往往令人赏心悦目,孩子很难抵御诱惑,好奇心驱使他们提出各种要求;而不甘人后的攀比心理很自然地使他们产生“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愿望。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与某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有关。如果家长给孩子过生日时讲排场,平时消费趋高,自己喜欢买名牌也给孩子买名牌,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某些家长无节制地给孩子压岁钱、零花钱和物质奖励,日久天长,孩子就学会了模仿大人的行为,不但消费水准上去了,而且其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
当然,也有的父母很要强,尽管家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怕孩子受委屈或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某某有什么东西时,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原因之一。
孩子内心不够强大,往往不自信,容易因小事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因而常常提出物质要求。另外,孩子长期由老人照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只局限于买玩具、衣服、学习用品或给零花钱等物质方面,也容易造成孩子用物质追求暂时满足心理需要,达到某种补偿,攀比心和虚荣心会因此逐渐膨胀起来。
攀比会导致严重后果
中小学生对物质攀比心理如果滋生下去,会助长其虚荣心,使自我价值物质化,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虚荣心的膨胀会导致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撒谎,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盲目攀比中一直处于劣势的同学,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产生巨大心理压力,他们在无法“胜出”的情况下,选择回避,游离于群体之外,产生挫败感、形成焦虑和自卑心理。
盲目地跟风攀比,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跟在别人的身后跑,到头来只能迷失自己。如果孩子的物质攀比习惯长时间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离家出走、早恋、沉迷网络,也有可能不择手段,不顾法律道德的约束,甚至引发犯罪。
攀比也会使孩子过于计较得失。每个人都不会拥有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也不会拥有别人所拥有的全部东西,盲目的攀比让他们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只去关注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味地去追,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于是烦恼便也随着欲望的增多而层出不穷,幸福感荡然无存。
引导孩子比什么
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要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改变孩子比吃穿、比消费的思想,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等方面进行攀比。
父母可以“借题发挥”,转移其“兴奋点”,比如选择新的比较内容: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谁穿的衣服更美观大方又舒服、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谁的生日过得简朴又与众不同;也可以把攀比变成动力,鼓励孩子凭自己的实力与同学比谁在学习上更努力、善于创新、进步的幅度大,谁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最积极;在人际关系上,比谁的朋友多,谁与同学的关系好;在劳动方面,比谁为集体做的事情多、谁更乐于帮助同学……从而让孩子理解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与追求,把攀比的内容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使之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判断,从源头上杜绝物质“攀比风”。
对于盲目攀比和虚荣心过强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带他去一趟贫困地区,看一看那里的同龄人是如何生活学习的,让他亲身体验一下生活的另一面,在另一种比较中学会知足,在学习、品德、做人方面努力进取。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攀比很容易造就孩子的虚荣之心,对于孩子的心灵侵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此提醒父母,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到对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学会精神上的攀比,而并非是物质上,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