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父母对于孩子的早期阅读,往往都只注重于书本,其实孩子们还有更加重要的阅读方式,那就是动态的阅读,许多的妈妈们常常也会忽略这一点,以下就让我们看下妈妈们对于孩子的阅读所常见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期待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专家讲,阅读可以让宝宝与书中的角色相连接。父母听了,如获至宝,马上应用。他们发现,宝宝非常喜欢故事书中的熊宝宝,马上对宝宝说:“你看,熊宝宝多乖啊,会收拾玩具,你也要像熊宝宝一样,做完游戏把玩具收拾好,好吗?”“我不要!”宝宝立即反驳。父母心灰意冷:“专家说要孩子的生活与角色连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阅读的效果立竿见影。然而,效果通常是潜移默化的。宝宝当下的反应并不代表他的反应。例如有一位奶奶给孙子读书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奶奶每天给孙子念“巧虎”的故事,可是孙子并没有什么反应。忽然有一天,孙子跌倒了。奶奶突然听到孙子嘴里念叨着:“巧虎跌倒,站起来,拍拍手,向前走。”这段话不刚好是前几天奶奶念给孙子听的吗?孩子跌倒了,便用书中的故事鼓励自己。这就是阅读对孩子的作用,虽然阅读的当时孩子没有立即的反应,但是,却会在他生活的某个时刻发生作用。
误区二:照搬专家开列的书单
父母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常常感到比较茫然,所以只能照搬专家开的书单。可是,书选好了,父母又有了新的困惑。比如,专家提到,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多读故事书培养想象力。但是,爸爸妈妈发现小家伙并不聚精会神地读故事.听故事。而是左顾右盼,动来动去。这时,父母开始沮丧了,专家说得也不对,我的孩子根本听不进故事!实际上,专家开出的书单只是一个大概的标准。但是,孩子确是千姿百态,个性独特的。专家的建议只可以作为参考,具体选什么样的书才能适合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去尝试。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对某类书不感兴趣,就不要强迫他(她)去读。你可以尝试给他换其他类型的书籍。有一天,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咦?原来我的孩子对于车子特别感兴趣,他学了之后马上就会在生活中去认识,这个是消防车,这个是火车,那个是汽车……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父母在引导孩子阅读中的一个发现的过程,而不是硬套某个标准。
静态阅读与动态阅读
从根本上来讲,阅读是一种教养的工具。目前,关于早期阅读的宣传越来越多。阅读固然重要,但是,作为父母要避免极端化的思维,不要把阅读无限上岗。
有些孩子天性喜欢静静地做在那里读书,而有些孩子却不喜欢。父母也是一样。所以,不必刻意追求形式上的读书。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仅包含静态的阅读(读书、看书),还包含动态的阅读。阅读人生,也并不只是透过书本,父母带着孩子去踏青、郊游、聊天、看剧、做游戏。这都是一种动态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知识、领悟人生、陶冶情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书籍只是达到这些目的的一个载体,并不是全部。所以,父母只要把握住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方向,不必拘泥于静态地阅读书本。
不过,您也千万不要极端地理解为,既然不读书也能达到教养孩子的目的,那我干脆就放弃静态的阅读吧。这就是另外一种极端化的思维方式了。书籍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流传发展至今,还是有它独特的优势的。早期阅读就是妈妈给宝宝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大家哈哈一笑。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一种亲情的自然流动。而这样的一种娱乐方式又能奠定孩子早期的一些兴趣。
书籍可以无限地拓展孩子的空间,为他(她)近一步与自然、生活连接做储备。在宝宝的成长经历中可能从没见过消防车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通过书本与图画,他认识了消防车。有一天,他(她)在马路上看到了消防车,这时候就与自己头脑中的消防车的概念建立了联系。这些基础的东西在头脑中进行联结,才有创造的机会。
书籍还是亲子沟通的载体。比如,孩子学着熊姐姐,把玩具收好。爸爸妈妈就会说,哇,你就像熊姐姐一样哇。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有了一些共同的话题。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阅读也是一教养的工具之一,为此现在的教育专家也都在提倡“早期阅读”的教育,书籍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加广阔的知识、领悟人生等等,但是这毕竟只是一部,而不是孩子的全部,所以父母们也要更多的加强其它方面的相关锻炼,多加的培养孩子其它方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