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者———孙嘉:我孩子现在是初二,一直以来成绩都比较好,我们全家对他的期望也很大。在家里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要他安心念书,中考时能考个重点中学。只要能考上重点中学,以后就有希望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了。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他好像对读书越来越没兴趣了,总是提不起劲来看书。我们也跟他说了好几次:“你再努努力,一定能成为学校的佼佼者,千万不能放弃。”可他一点也听不进去,这可怎么办啊?
走访专家:国家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万红。
“作为家长,不要给孩子定过高的目标。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应试学习环境里,家长和老师包括孩子们自己都做不到对考试成绩不在乎。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本身压力就非常大了,作为父母要尽量去体谅他们,帮助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越具体越好,太大和太高的目标,或者近期很难实现的目标,都有可能让孩子产生放弃的念头。”万部长说,其实,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家长的责任也不小,“如果想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就要尽量给以他们鼓励,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切记不要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更不要把自己‘伟大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考虑孩子的具体的条件。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行,让孩子慢慢地一点点地进步,不要让孩子因为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而有负罪感和内疚感。”
有一点值得提醒家长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去比,尽管这样可能会培养孩子的竞争心理。这会让孩子过早学会防备别人,把别人都当成对手,会妨碍他将来进入社会后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严重的话还会出现社会适应不良。
另一方面,要让孩子独立自信。很久以来,我们的家长对孩子都是过度保护的,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使得孩子做事放不开手脚。有的父母还会很具体地帮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使很多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兴趣,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可是在现代社会里,孩子们进入社会后还是需要时时面对“选择”,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就需要孩子具有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判断能力,如果这个孩子只是被动地听话,等着家长去做决定,那他即使不被别人欺负也会被别人看不起。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首先,要从小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让他从一件件小事中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他们经历了失败,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来帮助孩子增加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切记,不要惩罚失败。家长可以惩罚懒惰、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其次,要把选择的权利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只是提供意见,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于你,而且随着长大,自己来决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当然,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因为信任比惩罚更能激起孩子的责任心。另外,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要任何事都代替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