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健康成长 >

为什么不要体罚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5

最近接二连三的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孩子反抗父母、老师用打耳光的方式体罚学生的新闻,让人觉得我们的社会怎么这样啊。或许我们可以从体罚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记得过去我有一个长期在体罚下成长的个案,这个低年级的孩子有一次很严肃的要和我分享他的秘密:“等我长大以后我要打我爸爸!”我反问他∶“为什么现在不打要等到长大以后?”孩子很不以为然地看了我一眼说∶“笨!因为我现在打不过他嘛!”促使这个孩子接受心理治疗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家庭以外的情境(尤其是学校)攻击性相当强,遇见任何不如意的事总是用拳头解决;在家里,虽然父母都说孩子很乖、很听话,但也抱怨和孩子的关系不够亲近,感觉他很多事情都闷在心里不愿意告诉父母。

长久以来,大人究竟该不该采取体罚的方式管教学生或子女,一直都是引发争议的话题,但大部分的学者专家(有个孩子曾经跟我说∶“专家、专家,专门害人家!”)都主张不应该体罚。因为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体罚的若干后遗症。首先是会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攻击行为,以及误认攻击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其次,体罚的过程必定会伴随负面情绪(痛、难过、担心做不好还会再被体罚等)的产生,而体罚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学习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或是希望孩子学习到正确的行为,但是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状态时,常会使得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让大人和孩子双方都容易有挫折的感觉,也造成亲子或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更重要的是,体罚的结果并不能使不好的行为消失,反而会让它“地下化”!亦即体罚只是使孩子在施罚者面前不敢表现出某些行为(所以感觉上是很乖、很听话),但只要施罚者不在现场,这些行为仍然会一再的出现。 既然体罚有这么多的缺点存在,为何大人还是喜欢用体罚的方法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体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人避开最不喜欢的情况,所以觉得很有效,而且这些缺点都是在长期累积之后,才出现在被体罚的人身上,大人未必有警觉性。再者,许多施罚者自己也都是在体罚的环境下长,遇见任何孩子不听话的事情时,最先想到的就是体罚;再加上我们的教育体制也很少教我们如何当父母,即使不想用体罚也不知该如何是好。长久下来,难免产生“苦口婆心不如拳打脚踢、谆谆善诱不如棍棒齐飞”的错觉,也难怪大家越来越暴力了。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