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能够起到学校和社会都难以起到的特殊作用,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教育孩子是社会赋予父母的神圣职责。马克思曾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这都强调做父母的对子女不光要“养”,而且要“教”。教育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孩子呱呱坠地首先来到的是家庭,接触的是父母。家庭的熏陶,父母的教育,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打上种种烙印,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最早的启蒙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习惯、爱好都在和孩子相处中影响着孩子。
教育孩子必须有正确的教子观。由于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家长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家庭的教子观有待改变。一要变“养儿防老”为“为国教子”。由于长期受封建统治和小农经济固有的狭隘观念的束缚,不少家长把子女看成个人的私有财产,教育子女是为“防老”,为了“光宗耀祖”。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任何一个家庭的命运都是和祖国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家长都必须破除子女私有的观念或其它狭隘的观念,肩负起为国家民族的兴旺教好子女的重任。二要变“望子成龙”为“因材施教”。“望子成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愿望。天下父母,有谁不指望自己的孩子成“龙”呢?在今天,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龙”。然而,要使自己的孩子真正成为德才兼备,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龙”,单停留在“望”字上是不够的,必须“教子成龙”。要教子成“龙”,就必须因材施教。由于孩子的个性特点,如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子女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望子成龙”首先得教子成-年-人。有的家长,对孩子不养其德,不育其才,过分地宠爱,过多地迁就,过度地照料。吃的高精、穿得高级、用的高贵、玩的高档,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