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亮每当我看到周围那些因父母过分溺爱,而丧失基本自理能力的孩子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刺槐——那些生长在我家附近的那条河的石岸缝隙中的刺槐。
刺槐,在梅州,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灌木,因为周身带刺,所以乡下人常常栽种它,用作果园的篱笆。然而,生长在我家附近那条河的石岸缝隙中的刺槐显然跟那些被用作篱笆的刺槐不太一样——虽然它们都长那样的枝叶,都是灌木,可是,它们身上是不长刺的。
为什么那些刺槐不长刺呢?我的生物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它们生长在石岸的缝隙里,石岸和河流给它们提供了庇护,也不用担心牛羊来啃食,久而久之,它们就忘记长刺了,因而也就变得不像刺槐了!”
老师的话让我感触良多——那些刺槐,和我们这代人的境况何其相似啊:因为计划生育,家中孩子无多,加上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孩子们的生活用“泡在蜜罐里” 来形容也毫不为过。靠着父母的庇护,我们中有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吃过苦头,也不知道挫折为何物,普遍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二十几岁的人,碗都还不会洗的大有人在。
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后的我们,就像是那些生长在河边石岸缝隙里的不长刺的刺槐,空有二十多岁的容貌,而本质,更接近是一个十一二岁没有自理能力的小孩。
要是一切都能够永久地维持原有的状态,那么,在父母的关爱和庇护下生活,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只可惜,世事难料,我们人生的道路还很长,父母并不一定能够陪我们走完全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父母离我们远去,什么都不会的我们,该怎么适应没有庇护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