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健康成长 >

家长注意:化解孩子“网瘾”的功夫在网外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5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那种极力主张“网瘾是疾病”的所谓专家,往往与网瘾戒除机构有关。网络是一种划时代的新技术、新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原罪,只不过是欠缺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有时会使用不当而已。

为什么青少年宁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是不是家长与他们缺乏平等的感情交流与沟通?是不是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过于陈旧?

“网瘾”之说再掀波澜。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约为2404.2万人。

其实,“网瘾”这种说法本身就值得商榷。现实中,书虫阅读被看作是一种美好习性,影迷看电影被视作优雅享受,甚至我们对家人嗜好抽烟喝酒也漠然视之,同样是痴迷一种东西,为什么到了上网这里,就成了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了呢?

再说了,即便存在“网瘾”,有没有2400万之多?这关键在于“网瘾”的标准。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的说法,重度网瘾青少年平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35.5分钟;而前段时间还有专家说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是网瘾;2008年推出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则将每天上网6小时且连续三个月视为网瘾。如此混乱的“标准”之下,焉能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这是哗众取宠,还是另有图谋?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那种极力主张“网瘾是疾病”的所谓专家,往往与网瘾戒除机构有关。媒体也曾报道,戒除网瘾已悄然成为一个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这也就难怪有那么多专家处心积虑地夸大网瘾的危害,人家看到的不是网瘾,而是生意。这些网戒机构的电击、吃药、暴力等手段让不少青少年身心受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戒除网瘾时所遭受的伤害,比网瘾本身带来的伤害更严重。

网络是一种划时代的新技术、新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原罪,只不过是欠缺自控能力和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有时会使用不当而已。应该承认,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的确存在,尤其是很多青少年陷于网游的泥沼不能自拔,“网游瘾”才是真的瘾。可是,大家往往把长时间上网者均视作网瘾患者,不管他们是在玩网游、看视频,还是只是在和别人QQ,又或者仅是在浏览新闻、阅读信息。网络是一种日常工具,尚有浏览新闻、聊天交流、学习充电等多种用途,在很多情况下,网络成瘾只能算是一种“行为依赖”。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网瘾看作一种“病”,并把“治病”当作一项产业,那么,互联网本身就面临被妖魔化的境地,而上网的青少年也面临“被网瘾”的尴尬,甚至变成戒除网瘾这一产业的牺牲品。

同时,我们也不妨稍作反思,为什么青少年宁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把时间投入虚拟的网络世界?是不是家长与他们缺乏平等的感情交流与沟通?是不是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过于陈旧?摒弃现实而沉迷网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现实已经相对失去了吸引力,而网络世界里提供了现实中缺失的东西。上课、补课、作业、考试……他们的生活苦闷而单调,家长不理解,老师不体谅,学校不关心,可网络的世界里没有这些郁闷。

可见,就算真到了网瘾的地步,病根也是在网外,最该反省的不是那些沉迷于网络世界的青少年,而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可以说,青少年是被逼到网络世界里去的。“望子成龙”的家长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粗暴地限制孩子的自由;老师和学校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在社会上,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人际交流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又有多少?

这些网外的问题不解决,即便再建立1000家网戒机构,也化解不了青少年的网瘾,就算是能戒,他们也许还会出现手机瘾、PSP瘾……网瘾化解之道,终究还是在网外。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