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健康成长 >

小孩"不合群"父母检讨 反思抚育是否得当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5

受访专家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查彩慧

陈爸爸最近老是眉头紧锁,只为2岁的儿子不愿和其他小朋友玩而发愁。“是不是送去早教班看看?那边孩子多,可能会打成一片。”没料到陈爸爸说:“去过两次了,还是不合群。”

随着孩子开始走路,家长的困扰逐渐转移到孩子如何与小朋友相处的问题上来。为什么我家宝贝就是喜欢独自站在一旁看着别的孩子玩或者只是粘着爸妈玩?莫不是性格有什么问题?有些家长担心:我的宝宝是不是有点不合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儿童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查彩慧表示,其实合群是一种发展能力,也就是孩子必须发展并建立出一种与他人互动和“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与技能。能力还没有建立,是无法合群。刚开始学习社交技巧的孩子出现“不合群”多数是正常现象,家长要注意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否存在某些方面的不利影响。

孩子天生懂得自我保护

从蹒跚学步开始,孩子将面临社会交往的挑战。对外边遇见的人能不能亲近,不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了算,孩子的小脑瓜里会自己想:我见过这人吗?我见过几次?我和他一起玩耍过吗?我们在一起玩得开不开心?……鉴于那些大人看不到的思考,孩子能判断哪些人是陌生人,并主动保持距离,这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要缩短或者打破这个距离,孩子需要和其他人有一个相互熟悉的过程。锻炼孩子的胆量,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适当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查彩慧说,婴幼儿期孩子与妈妈分开一段时间,再见时也会很怯生,更别提那些陌生人了。短时的怯生、不合群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但对行为刻板、交流和语言也存在某些问题的孩子要有所警惕,应尽早就医查找问题何在。

家长要检讨抚育是否得当

古语云:“三岁看八十。”三岁以前养成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和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息息相关。父母教育得好,家庭影响是正面的,孩子的成长积极向上。反之,父母疏于管教,家庭矛盾重重,养出一个怪癖、不合群的小孩也不奇怪。查彩慧说,一两岁的时候,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祖辈,如果性格有问题,多半要从家长自身找原因。具体包括:

家长是否过于焦虑。有的妈妈总怕小孩吃不好、睡不好,怕他哭闹,怕他乱跑摔跤,怕他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孩子受到这种焦虑情绪影响,很可能变得胆小怕事。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处于以个人活动为主的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活动的场所去,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儿活动。培养孩子的合群精神,发展他们的同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隔代抚养是否得当。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造成依赖,还会阻断他们与其他人的自由接触和交流,而这正是隔代抚养常见的问题。老人顾着干家务,让孩子闷在家里玩也不合适,既缺乏交流,又有安全隐患。有的老人为了让孩子不要乱跑,常编一个被坏人带走或被可怕动物吃掉的故事,结果老令孩子睡觉做噩梦,害怕外出,以致变得离群、孤单,对其心理发育造成不利影响。这些人为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和交往机会,使孩子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过着封闭式的生活,就必然会使婴儿期自然的“怕生”现象延续到幼儿期,甚至还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年时期的个性。

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爸爸和妈妈的关系,爸爸和外婆的关系,妈妈和奶奶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会影响小孩安全感的建立。要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孕期母亲的生活规律和情绪是否正常。母亲在怀孕的时候饮食均衡、睡眠充足、心情愉快,小孩出生后心理健康指数就高。若孕期情绪及身体状况欠佳,小孩生下来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会增加。如有些孩子属难养型的气质,吃饭少,睡眠不好,容易哭闹,性格孤僻,不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父母的社交方式及能力也直接影响孩子社会技能的发展。

Tips“早教”不能代替父母的教育

时下,各种各样的早教班风生水起。没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早教班上课,以此填补父母教育方面的缺位。

查彩慧指出,早教不失为初为人父母者学习如何养育孩子的一个途径,对孩子也可以起到短期训练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把教育的重责交给早教班。“任何培训都比不上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引导。家长和孩子成天在一起,可以随时发现他们的行为偏差,及时纠正。”多让孩子和同龄的小朋友相处,当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家长及时给予抚慰,并帮助孩子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不对之处,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能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步完善。(宋导)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