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稍微留心一点儿,就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书店里,家庭教育图书专柜前,精心挑选书籍的,大多是母亲;家庭教育报告会场上,专心听报告的,大多是母亲;学校家长会上,围着老师询问孩子学习状况的,大多也是母亲;学校门口,放学的时候在那里等候接孩子的,也还是以母亲的身影居多……
在我近20年间做过的千余场家庭教育报告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大多时候是2:8;而在家教咨询中,接到父亲打来电话的次数几乎可以数得过来,绝大多数是母亲打来电话,或充满迷惑或满是焦虑地问及孩子的各种问题……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国是一个以母教为主的国家。母教是指主要施教者是女性,在家里是妈妈、奶奶、姥姥,在学校是女性教师。
而现实生活中,缺少父亲参与的母亲教育容易出现一些不足:比如限制性太多。我们发现,母亲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比如:不能、不行、不许等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就像许多条条框框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和父亲相比,母亲也更容易说教、唠叨、攀比。有的母亲为一件小事就唠叨个没完没了,上纲上线,还总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再就是过分关爱、过分干涉。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不懂得什么叫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分的干涉,又使孩子丧失很多相关能力。
即便一些父亲参与其中,而由于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也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日常生活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的现象几乎家家都经历过,如果处理不好,将对孩子的行为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由于一方缺位而导致孩子性别错位的,也应引起家长注意。当你看见你家小男孩兴致勃勃地抱着洋娃娃玩着过家家,或是小女孩整日大大咧咧只和男孩玩时,请千万不要一笑了之。
有些孩子会由于在有缺陷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童年,或受到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发生性别角色偏差。比如,没有父亲或父亲长期不在家的幼儿,由于缺少男性榜样,会表现出女性化的爱好和行为。又比如有的孩子和异性父母(即母和子或父和女)的关系过于密切,在身心上对异性父母过分依恋,而不愿接受应有的性别角色。这类性别角色偏差一旦形成和定型,要加以扭转将会十分困难。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性别偏差,就应该及早加以引导,改善孩子成长的环境条件。培养孩子与同性父母的亲密关系很重要。父亲应时常陪儿子玩,母亲也要有单独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如果家里缺乏同性父母的,可借助亲戚、朋友或家庭教师来施加影响,多和同性成人在一起游戏或干有兴趣的事情,会使孩子受到感染并表现出积极的模仿行为。
正是父亲们的不管不问,凡事母亲一手包办,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柔弱、独立性差、不自信、不勇敢、不坚强,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
而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却正在日渐丧失。在我接触的咨询对象中,男孩子哭哭啼啼地讲述被女同学欺负,女孩子嚷嚷闹闹、大哭小叫的都不乏其人。
其实,相对母亲来讲,父亲的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对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教有其特殊的价值。
父亲一般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但易暴躁;而母亲则稳重、温柔、服从、忍耐,但易焦虑和自卑。因为男性和女性的气质特点是互相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都有缺憾的一面。所以说,父教有父教的意义,母教有母教的价值,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却不可互相替代。二者的互补作用还表现在,父亲的理性和母亲的感性互补;父亲的粗线条和母亲的细腻互补;父亲的宏观和母亲的微观互补;父亲的外向引导和母亲的内向照顾互补……
父教和母教的默契,主要是为了追求其互补效果。在这里,有四条原则是应当遵守的:①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共同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在处理夫妻关系中的任何问题时都必须保证孩子的权益。②充分发挥性别角色功能,在各司其职中随时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示范作用。③要互相“补台”,不要“拆台”,不要因意见分歧在孩子面前“顶牛”,也不要两个人同时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一唱一和地“收拾”孩子,使孩子陷入无助的恐慌。④防止“比萨斜塔现象”,即“小家庭亲情关系向母性倾斜”,在子女教育中出力多的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诋毁爸爸对孩子的关爱之心。
如果说母亲是一片绿草地,那父亲就是一棵大树。两者如空气和水一样,合力为孩子创造一片和谐的成长空间。这样,孩子体验到的是两份力量,两种方式的爱,体验到的是和谐的张弛有度、刚柔相济的教育。
实践证明,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母亲,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孩子往往依赖于父亲。母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谈话往往具有哲理性。所以说,父母合力才能教出健康的孩子。(东 子)
温馨小贴士:
父母教养一致有妙招
①首先统一教育目标。
父母双方首先在教育目标上达成一致,就会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分歧,比如,要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重学习成绩;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不能太溺爱等等。
②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父母如果有一方教育孩子失当,另一方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来“战火”。特别是当孩子在场时,双方一定要克制,少一份正面冲突,就会少一份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③事后多沟通,以达成协调一致。
避免正面冲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时机和方法。父母双方应该在事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心平气和地探讨,一方可以用生动的事例或成功的教育实践启发另一方,以在教育上达成一致,避免下次矛盾的产生。
④父母双方要积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孩子的成长具有一定的科学规律,所以不能盲目地按照父母某一方的观点教育孩子,双方都要积极学习科学的教育学知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两个人如果都能够做到科学育儿,相信理解会不期而遇,矛盾和分歧也自然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