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衣着整洁、举止文雅大方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男孩走进心理咨询室。这位母亲的面部表情似乎又是爱又是恨,她指着孩子说:“你看他是有病吗?真不争气,这一个月来,他懒得要命,早上不愿起床,不肯洗脸,刷牙,饭也吃得少,整天萎靡不振,沉默寡言,不爱出门,连学校都不想去了,气得他爸爸常常打他,那也不管事。到了几家医院去看过,做了很多检查,也没诊断出什么病,钱可真花了不少……”
“像这种情况,你儿子在以前出现过吗?”
她说:“他今年14岁,正在读初中一年级,我们对他爱护备至。抱着极高的期望。因此,他从小受到的教育要比别人多些,智力开发要比别人早些。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优秀,全家人欢天喜地,为有这样的孩子而骄傲。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出了一件扫兴的事。小学六年级上半学期期中考试时,他患了重感冒,为了不耽误考试,仍去应试。由于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紧张,数学没考好,只得了70分。这给一贯成绩优秀的儿子当头一棒,结果其他科的考试成绩也不理想。沉重的打击,从此使他变得少言少语,悲观失望,饭量减少,人也瘦了许多。当时我们没太在意,认为过几天就会好的。果然不出所料,半个月后,他好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整天乐滋滋的,感到脑子特别好使,自认是班上最聪明的一个,谁也比不上他。在放学的路上,经常是一边唱歌,一边小跑回家。到家后就跟我们唠叨个没完,还说自己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女同学,真是好笑。”
听完这位母亲的详细叙述,我把目光转向她儿子,看见他低着头,一言不发,面无表情。
经过一整套的内科与神经系统检查,确实未发现任何异常。带来的一大袋检查资料,包括脑电图、脑血流图、头颅CT、核磁共振扫描和化验室血、尿、便等检查,结果均属正常。
最后我对这位母亲说:“孩子确确实实有病,他不是懒惰,他不想上学是有原因的,他患上了我们称为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心理疾病,现在正处于抑郁症发作阶段,不要再委屈孩子了,赶快接受治疗,这病是可以治好的……”
少年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少年情绪障碍,是指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临床特点为躁狂和抑郁状态的交替发作,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缓解期精神活动正常。以往认为此病在少年期较少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少年情绪障碍,特别是少年抑郁症了更清楚的认识。据美国1996年的研究报道,青春期前儿童抑郁症为一般人口的l.8%,在14-16岁上升为4.7%,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则不多,主要原因是对少年抑郁症的认识有误。人们总是习惯用成-年-人的情感变化尺度来衡量少年,常忽视少年较轻微或一过性的抑郁情绪,以至于出现了抑郁自杀还不知是什么原因。事实上青少年及儿童都存在情感障碍,抑郁自杀者也非少数。因此,从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对少年的影响,全面评估少年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为便于父母和老师能对少年双格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有一更深入的了解,以防患于未然,我对少年在抑郁症发作和躁狂症发作时的临床特点作一简单描述:
抑郁症发作:患儿可在某种生活事件如考试成绩不好,被父母或老师责骂、受同伴欺辱等不良刺激下发病,早期表现为自卑、自责、动作和言语减少。有的病儿由于心情忧郁烦躁不安而容易被激起;有的伴有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有的病儿诉说头痛或腹痛,经过详细的体检却查不出什么病。病情严重时,患儿情绪忧郁低沉更加明显,常常伴有自责自罪,并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患儿对学习不感兴趣,丧失信心,整天萎靡不振或蒙头大睡、懒惰,以至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操狂症发作:患儿表现活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财力,甚至认为自己的主见是有独创性的,学习能力是最好的,是最有前途的,家里有钱,为此大摆阔气,挥霍钱财。患儿在教室内坐立不安,尽管老师和同学一再提醒,但稍停一会儿又依然如故,注意力容易转移,容易激动,常可发生斗殴、破坏和违反秩序的行为,往往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是多动症。
少年双相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据分析,此病与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心理应激及躯体状况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该病是能达到完全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