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健康成长 >

20%青少年患抑郁症 大学生个性优化需重视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5
  一年前,国际心理学会议公布了一组令人担忧的数字:在中国,20%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症。其中,4%重度抑郁,需要治疗……无独有偶,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又报道了上海某高校研究生杨郁青,因不堪忍受抑郁症的折磨,从23层楼上跳楼自杀……这些事例提醒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还应关注他们性格、品行等优良个性的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个性是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的影响及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品性、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将“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奉为经典。这一论断在无数的事实中确实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的确,我们身边无数的成功者,其成功的真正原因,无一不是因为具有坚强、乐观、不屈不挠的个性。那么,如何挖掘、培育和张扬有利于大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个性,弱化、修正、遏制不利于其人生未来的性格特点呢?笔者以为,做好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优化,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教育的终极目的,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不但要注重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培育。注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是大学生在身心、才智、品性、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稳固特点。

  二要重视相关课程的设置。例如:个性的内涵、意义及如何优化自己的个性?逆商(面对逆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反应习惯)对提升个性层次的重要意义?如何提高自身的逆商?何谓心理健康?怎样维护?

  三是注重个性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同样是健康、快乐与自信的培养,切入点会有所不同:有的大学生,其自卑与抑郁,来源于不能正确自我认知,此时的个性优化,要从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入手,逐步增强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能力;而有的学生抑郁则是因为情绪调控能力较差所致,这时的个性优化,就要引导学生强化情绪的调控意识,掌握正确思维方式,学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审视、思考问题。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