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不安:焦虑不安、心慌紧张是大学生们经常需要面对的有害情绪,这种情绪尤其在毕业前发作很频繁。很多同学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缺乏社会背景,缺乏接受较低工资待遇的心理准备,难以面对恋人毕业后的归向,面对毕业,无所适从,焦虑不安。
神经衰弱: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对一次次的面试而没有结果,面对工作不合口味,开始出现失眠、健忘、焦躁、易怒、头晕、头痛。
抑郁:许多大学生都会产生抑郁,贫困大学生尤为明显。贫困大学生没有父母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由于面试不成功,爱情受挫,许多同学开始出现心情低落,情感压抑,失眠,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不想与人来往,不想吃饭,自卑,甚至一部分同学自以为看破红尘,轻生厌世。
恐惧:不是每个同学都有好的素质与能力,不是每个同学面对竞争都能平静面对,长袖善舞。一些平时拙于言谈、不善于交际的同学,对竞争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会出现恐惧不安,急于回避。
多疑:就业是充满竞争的,同学间的争夺和朋友的背叛会使一部分同学开始出现对友情与爱情的怀疑与漠视。
自傲:还有一部分同学孤芳自赏,对工作挑挑拣拣,不能理性评价自身能力。
“天之骄子”的失落
我认为,产生大学生“毕业综合征”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有:1、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的大学教育属于社会“精英教育”,大学生号称“天之骄子”,大学生的社会评价比较高。而近些年提倡“平民教育”理念,大学急遽扩招,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逐步“走低”。2、现今大学生在人才市场据说不再是“香饽饽”,他们面临着就业难的境况。
“综合征”得以出现,表面、个人的诱因则可能有:由于现今对大学生的社会评价没有预期高,因而某些大学生由于个人性格原因可能产生心理落差,加诸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在校生活困窘,还有面临就业后的还贷压力,感情和一些个人问题的困扰,等等。诸多原因、诱因共同作用之下,这部分大学生产生一些心理疾患、出现暂时的行为偏差也就不足为奇了。——厦门金鸡亭小区 陈珍佑
“十字路口”的迷惘
大学生“毕业综合征”,其实是“十字路口综合征”在毕业大学生的“临床表现”。所有处在人生旅途的十字路口,面对抉择和未卜前途的双重困扰,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都会得“十字路口综合征”,不论是高考落榜、事业转型、工作变更或者失业下岗等等,大都如此。因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作岗位的落实、异性情感的走向这些随毕业而至、摆到面前的、未卜和抉择混合交织的问题,在一时间不知所措的困扰之下,产生迷茫、彷徨、苦恼,于是“十字路口综合征”就被冠名专谓:大学生“毕业综合征”了,这是暂时性心理疾病。——厦门仙岳路仙阁里花园 林学钦
“角色中断”
人的一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常产生角色失调的现象。角色失调中的“角色中断” 就是大学生“毕业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之一。所谓“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个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毕业在即,一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工作尚未落实的学生对从“学生”角色转变到新角色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加上情绪、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都在大学生的心理上造成压力,出现了“毕业综合征”,这就是角色中断的一种表现。——厦门湖滨北路育秀中心 洪婕
厦门中医院脑精神科医生王景辉来信说,身为经历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又与太多的大学生在门诊见面,结合我们的诊疗经验,希望能够为今天的大学生们提供一点建议。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一下这些国家的未来根基,避免他们身心疲惫,甚至于误入歧途。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有下面一些处理措施:
1、注意理想现实化,合理降低就业期望值,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和层次,同时在应聘中要注意礼仪得体。
2、注意自我放松,不要过分受到周围就业环境的影响,平时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3、学校要用各种手段去教会大学生,怎样拥有更为弹性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怎样更宽容地去对待他们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人生挫折。
4、家庭应给予一定的关注。虽然,大学生都不是小孩子了,但是在面临毕业这一关口时他们还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应给予一定的关注,既不过于干涉,也不不闻不问。为他们提供精神的支持,心灵的避风港。
5、学校和家庭在毕业时应该对学生的生活实行一定的监督,注意学生情感变化,及早予以帮助。
6、理性处理情感问题。情感是美好的,不应亵渎,但应该在适宜条件下追求美好的感情。适当考虑具体情况,给予感情足够的尊重,勿草率处理。
7、就业条件好的同学要适当低调处理喜悦之情,不要过分刺激其他同学的感受。在竞争中不要采取诋毁等恶劣手段攻击同学。
8、女性应考虑好工作、深造与家庭的关系。面对竞争,女性压力更大,婚姻、家庭、工作都有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存在,要兼顾好工作与婚恋的关系,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考虑解决时间与方法。
9、给贫困大学生以理解和支持。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贫困大学生没有父母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大学生可能缺乏风度、言谈、气质,但他们有更强的适应与生存能力。
10、关注中专、大专生就业压力问题,不要过分看重文凭。
11、当大学生心理障碍严重时,自己觉悟不如对人倾诉,对人倾诉不如寻找医生救助。
12、不要自行尝试安眠药甚至于毒品。
13、对于患有“乙肝”等疾病的同学,工作单位不要过于歧视。有必要出台相应政策予以纠正。
疏导学生开导家长
如何医治大学生“毕业综合征”?笔者以为,像对待青春期综合征一样,没有绝对的灵丹妙药,但可以疏导。首先是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应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诱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认知为主,辅以个别引导。笔者向教师及学生推荐一本好书:阿德勒的《挑战自卑》。
其次是开导家长。防止某些家长因内心焦急而喋喋不休,徒然增加孩子的压力,前不久发生在浙江的大学毕业生伤母案,撇开孩子自身的问题不说,家长不断地埋怨是不是导火线之一?
调整自己加强修养
其一,调整理想自我。所谓的理想自我是指自己在头脑中塑造的、自己所期望的未来的自我的形象。面临大学毕业,如果理想超过现实自我发展水平,那就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现实条件,适当调整,使理想自我与现实社会相统一。
其二,适当合理地宣泄。向别人诉说、小聚小酌、大哭一场、看一部电影、踢一场足球等等,这样的宣泄对人的心理平衡能起调控作用。此外,也可找大学的心理教师,或向电台等社会工作者倾诉。接受别人对你的关注、同情、理解、批评和建议,有助于调整情绪,从而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其三,纠正偏颇认识。一些心理波动的产生,很多是由于当事者认识偏颇,或对社会认识不清所引起的。有些人大学期间,不把精力投在学习上,硬件不如别人,临毕业再来感叹、后悔。有些人,则一心一意向大城市大公司靠拢,殊不知西部、东北乃至中小城市也是创业的大好舞台。有些人过多把眼光盯在社会腐败现象上而怨天尤人甚至产生悲观情绪。缺乏辨证是非的能力,不能分清主流和支流。由于错误的认识而诱发社会的问题并不鲜见。
其四,转移注意力。比如说不要过多的去想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比如说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你可以让自己忙起来,为考公务员为就业上岗多准备更充分的材料。
平衡心态正视现实
其实这个时候不妨尝试一下以下的做法——
一、请教过来人: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有头脑的长辈和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不妨听听他们对于社会、仕途、生活、家庭、求职、世态等方面的感受和见解,以便帮助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规划。但有一点,那就是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因为世界是变化的,社会是发展的,每个人与每个人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不要盲目照搬套用!
二、浅滩试水性:在请教的同时,可以广泛的从事一些临时打工的工作,借以锻炼、验证、考核自己的实际能力和适应类型。当确信有了一定的做人处世、适应社会的基础后,再确定一个稳定的职业,从而大展宏图!
三、要正视现实:要有自知之明,但自知之明不等于自认不行。关键是学会审时度势,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拔高也不贬低;既不浮躁也不畏惧;多听一些逆耳忠言;多总结一下前人的经验教训。
建立“心理安全阀”
对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安全阀”。大学生出现行为失范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满情绪找不到及时的、适当的宣泄途径。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为大学生提供各类就业信息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大学生毕业心理的咨询辅导。及时的、正确的心理辅导就像一个“安全阀”一样,能帮助大学生的不满情绪找到一定的渠道、以一定的形式得到发泄,有利于缓解矛盾,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范行为的发生。
后记:小编和读者洪子新都喜欢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愿与毕业生们一起重温一起共勉,“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小编大话
大学生在大学时期面临两个大的心理波动期,一是从中学校门踏入高等学府,二是从大学校门走向社会,即大学的入学和毕业的两个时期,因环境变化巨大,使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种种的心理及社会问题。
大学毕业是大学生结束学生生活进入社会的起点,也是一个人从学生转变为社会公民,从依赖走向自立的关键时期。如何渡过这个心理危机阶段,将影响到个人以后在社会的工作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