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想单独外出父母就百般阻拦
“我现在已经是初中生了,可是我的爸爸妈妈一听我要和同学们出去玩,就问东问西的,虽然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可是我就是觉得他们对我限制得太多了。”初一的学生小梅对记者说,她现在只要提出单独外出等要求,父母就百般阻拦。
前几天,她向父母提出,她们班一个同学过生日,平时都是很不错的朋友,她想去和同学一起为她的好朋友庆祝。可当她提出要求的时候,她的妈妈一问同学家离自己家特别远,就说什么也不让去了。而且还严厉地对她说:“你有那个工夫还是好好看会儿书吧,怎么什么活动都惦记参加呀!”
小梅说,她觉得父母应该给她更大的自由空间,因为她现在已经可以单独处理一些事情了。她相信自己能够按照父母要求,去处理与外界交往的方法,而且可以分析事物的好坏,也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他真的希望家长能够让他们自己锻炼锻炼。她说:“其实有时候家长对我限制得越严,我就越反感。我有时甚至不和他们说实话,随便编一个他们肯定能相信的理由,然后自己出去。而我其实就想自己出去一次。”
家长苦恼
孩子在身边我才最放心
我不跟着他行吗,这孩子平时学习不自觉,我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家长和孩子一块接受老师的训斥,我一个中年人被小年轻的老师骂真的是脸上过不去呀。
我也知道一限制他,他就满肚子不乐意,可是我真的是为了他呀。现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又加上平时电视上演的东西对他们影响特大。像他这么大的学生,最喜欢英雄式的人物,如果碰上这种人,一味地模仿,不管是好是坏,就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若做出什么事来,这孩子不就完了吗?
要是去远地儿,我就更不能让他去了。去远地儿时间长,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去了?我还是觉得这孩子在我身边最好,放心呀!
独自外出对孩子是一个锻炼
是否让孩子单独外出要根据实际情况,我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就不让他单独外出,因为他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判断能力,但是现在已经是高一的学生了,他单独外出的时候能够对周围的事物有一个明确的判断。他能够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其实独自外出是对孩子的一个最好的锻炼,每次出去他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说白了,你如果痛痛快快地答应他,回来后,他会主动地和你说今天在外面碰上的事。这时才是家长应该有所行动的时候,那就是平等地和他分析事情的好坏,这件事怎么做才最好。这时候教育他们也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是多好的事啊!你要是特意说给他听,没准他还真接受不了呢!
专家解读
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应对紧急事件
通州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张志老师分析,她曾经和几个同行做过这方面的讨论。其实允许孩子独自外出,对于家长来说,的确有很大的风险。家长一是害怕孩子独自外出时碰上不好的人,一是怕孩子遇到突发的事件不知道怎么应付。这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孩子正在成长阶段,家长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孩子在家长眼里永远都是单纯的,幼小的,家长认为应该对孩子起到保护作用。而孩子终究要面对社会,他们以后生存的空间是社会,而不是自己小小的家庭。所以家长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永远地保护在自己的羽翼底下。
家长应该给孩子正确的方法,教孩子们一些应对紧急事件的方法和手段,让他们自己去闯。其实家长并不是对孩子不信任,他们只是对孩子周边的环境和这个社会不放心,害怕自己的孩子进入社会上当受骗。但是不经历风雨,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家长只有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才能让他们在社会中成为强者。千万不能走“小皇帝,小公主”的路。信报记者 赵源
我说两句
美国孩子为什么胆大
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亮度很小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句“孩子,我爱你!晚安!做个好梦!”就回自己的卧室了。孩子就抱个布狗熊、布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梦。冉福
父母应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父母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结交朋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孩子增强信心。可先让他与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然后再鼓励他与陌生的孩子交往。另外,让孩子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比较容易摆脱羞怯情绪。幼儿园的各种兴趣班是害羞孩子的最佳选择,是他们走向自信、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凝冰
常给孩子讲一些社会案例
适当给孩子讲一些儿童遇骗遇害的事例,使孩子增强防护意识。向孩子介绍不法分子行骗和进行非法活动的常用伎俩,使孩子善于识破。教孩子牢记和会打110报警电话以及单位保卫部门、附近派出所的电话。
教育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带路,不要跟随陌生人外出和游玩,不要因相信陌生人说的“你妈妈让我送东西给你”之类的话而让陌生人进家,不要因相信陌生人说“你爸爸让我带你去找他”之类的话而跟随陌生人走。教育孩子在大街上或公共场所遇到坏人,要找警察或解放军、或进店铺请店主人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