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要付出代价
受访人:河南省民政厅军休处干部 赵建敏
俗话说得好: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家长应提醒孩子、教育孩子、原谅孩子。之后,就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也许是同学的疏远,也许是老师的轻视,也许是校纪的惩罚,也许是金钱的赔偿,也许是身体的苦痛。
把犯错需要付出的代价分析给孩子听,告诉孩子,再有什么冲动时,一定要想想,要付出什么代价,要承担什么责任,让理智扼住冲动。
爱与管教中的平衡
受访人:郑州爱之雅歌家庭教育专家许蔚虹
宽容、原谅和给予改正的机会,是孩子愿意被纠错的动力。孩子犯错时内心也是非常矛盾的,既怕挨批评或者失去老师的信任,同时也渴望被原谅、被理解甚至被尊重。因此,重要的不是犯什么错,而是老师和学生面对所犯错误的态度,老师若是宽容并值得信赖的人,相信孩子以后也会宽容地善待他人。
同时,也应当有适度的惩罚和合理的管教,管是规范,教是引导。学生受罚也是一种教育,很多老师有一种怕被指责成体罚的自保心态,但老师只要心态正确就不要有顾虑,因为若是带着怒气管教,就成了针对孩子犯错产生的麻烦、破坏的秩序出气了。事实上,很多孩子对那些虽然“凶”但却负责任的老师很信服也很热爱。
打架让他离开校园
男生欢欢(化名)升入初中时,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前,而且非常阳光、可爱。然而,就是因为和同学打架,让他永远离开了本该属于他的校园生活。
那是春节前的一天,欢欢和初二男生成成因打篮球发生口角,并打了起来。由于成成的同学多,欢欢当时吃了亏。老师发现后,及时予以制止,并对双方进行了批评教育。欢欢本来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但在和几个哥们儿提及此事时,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又把欢欢的怒气激了起来。于是,一个报复计划出笼了。
一个周五的下午,欢欢和几个哥们儿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在校门外等着成成。目标出现后,他们尾随其后,看路上行人不多,便对成成一顿群殴。恨是解了,可这事告到了班主任那里,并惊动了学校领导,欢欢最后被处以留校察看处分。
祸不单行。一周后,欢欢又一次和同学打了架。这次学校的处理意见是劝其转学。在家长的努力下,欢欢被转到另一所中学。可由于不久犯下同样的错误,被学校劝退。如今,欢欢已经离开了校园,而且,家长也不知道他的去向……
理解孩子是关键
受访人:郑州市金水区纬三路小学教师李晓霞
老师和家长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的犯错行为。我经常在教育学生时说:“你们还是孩子,犯了错误很正常,老师理解你们,只要改了还是好孩子。”
理解孩子,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关键,只有孩子从内心深处产生进步的愿望,才会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有些家长脾气比较急躁,孩子犯了错,马上肝火上升,轻则严厉呵斥,重则拳脚相加,这样的方式虽然会让孩子产生惧怕心理,暂时有所收敛,但副作用更大,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重,与家长的隔阂也会越来越深,处在孤独、冷漠边缘的孩子在无助中会产生怨恨情绪,进一步滑向更深层次的犯错。因此,教育时切忌简单粗暴。要通过交谈引导孩子明确自己错在哪儿、可能产生什么后果、以后如何避免等。当然,也有些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教育多次仍然不改,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有足够的耐心,为他制定阶段性的目标,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一点一点改,对于短期的进步,及时鼓励,培养他战胜缺点的信心。
老师和家长切忌把孩子的小错误“上纲上线”。曾经听说过某校有这样一个女孩子,一次看到同桌的漂亮文具盒,趁人不注意藏了起来。老师发现后在班里严厉批评了她,同学们也纷纷指责她是小偷。从此,班里一丢东西同学们就怀疑她,她的学习成绩从此一落千丈,还学会了偷同学、家长的钱。实际上她当时只是好奇,如果老师不过早地给错误“定性”,就不会导致这种难以挽回的局面。有时候错误“上纲上线”,更容易把孩子推向实质性犯错的道路。因此,面对孩子犯错,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过于夸大事实,随意加重事态的严重性。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时喜欢“拔起萝卜带着泥”,一件小错误,就能牵出孩子一大堆毛病,数落来数落去,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干脆“破罐子破摔”。
成长过程谁不犯错
受访人:省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 刘利梅
发现学生出错以后,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经过。如果是孩子的问题或者是学校环境的问题,尽量在学校解决,不告诉家长。如果是习惯性的问题,可能与家长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老师应该与家长及时沟通,一起分析原因,调整教育方法,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这样,面对孩子犯错,家长或者老师就不会说不理智的话伤害孩子。以武力征服孩子、与孩子缺乏及时必要的沟通等,都容易使孩子在与同学相处时出现问题。
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也不应该马上去指责老师或孩子,一定要冷静下来了解情况,分析事情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