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健康成长 >

孩子洗碗拖地家长付钱 “有偿”教子利大弊大?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5

(见习记者邓伟 实习生李红)“洗一个碗一毛钱,拖一次地两块钱,每周结一次账。”目前,不少家庭都让孩子在家“打工”挣零花钱。这种“有偿家务”是否妥当?记者走访了一些家长。
初衷不错,效果难说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家长付钱,目的无非两个: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让孩子知道挣钱不易。可是,出发点虽好,效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武昌李经理的女儿今年8岁。由于家境富裕,妻子又过于溺爱,女儿花钱大手大脚。李先生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让女儿做家务挣零花钱。“才两个月,就看到了成效。现在女儿知道珍惜钱了,买东西前会盘算盘算,做家务也比以前积极多了。”
但汉阳的张先生却发现,这招产生了负面影响。他说,10岁的儿子如今在家做什么都讨价还价,不给钱就坚决不做。在学校值日劳动时,竟然用钱“雇”同学扫地。

谈“钱”色变,杞人忧天
“小孩做家务也要付钱,这样以成人化的经济杠杆去实现所谓的激励目的,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游戏。”家住武昌的王先生不赞成这样教孩子。
但也有家长认为这种看法是“杞人忧天”。汉口苏女士说:“我从不担心儿子会进入金钱的误区。现在的孩子对金钱的认识,比我们小时候更全面,只要父母正确引导,孩子不会走偏。”
在外企工作的黄先生也说:“在不少发达国家,家长从小向孩子灌输‘要得到就得付出’、‘钱不是好赚的’等意识,让孩子多些‘财商’,难道是坏事吗?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明白,钱不仅能买吃买穿,通过投资、理财,还可以变多。”

效果好不好家长很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李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他留学美国时的见闻。当时,他的邻居有一个7岁的小男孩。孩子要做的家务,父母分了类:像洗碗、清理自己的房间是义务,必须无条件完成,但拖地、剪草坪则会付给孩子一定的报酬。孩子做家务时,父母并不是冷眼旁观、发号施令,而是跟孩子一起做。付酬也不是直接给钱,而是记“积分”,如拖一次地加5分,剪一次草坪加8分,到月底,再由孩子用积分“换”他想要的东西等。
“‘有偿家务’与金钱误区并无必然联系,效果好或不好,取决于家长如何做。如果家长‘技巧’一些,把孩子劳动热情和经济意识分开培养,对孩子思想上的变化及时引导,就能巧妙避开负面影响。”李教授说。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