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家长专区 > 健康成长 >

家庭教育100问(24):怎样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作者:博学源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01-05

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是指家长与孩子在心理上的“隔膜”、“沟壑”,有的人也称这是“代沟”。作为家长应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孩子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安排的有益的学习、活动,并获得主动发展。

家长要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就必须:

(1)创设良好的人际情境,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青少年是最富情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是最亲近的人,总希望得到家长的爱;由于家长的溺爱及孩子对家长的爱过分要求,产生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期望反差。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面前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学习中扮演教师的角色,使孩子感到父母等长辈可敬;在活动中既做组织者又参与孩子活动,使孩子感到可亲;在生活上关心孩子,引导有度,使之感到可爱;当孩子出事时,家长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寻找原因,吸取教训,使孩子感到可信。这样的人际情况自然而然地可以缩短心理距离。

(2)相互理解,沟通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孩子又理解长辈,才能沟通家长与孩子的心灵,才能施以有效的家庭教育。要理解孩子,首先,要进行心灵感化,就是真心实意地从多方面去关心孩子,使他们觉得家长可敬、可亲、可爱、可信,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掏”出来。家长与孩子由于年龄的不同,认识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往往不容易一致,这就要求家长,不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要把孩子看法搞清楚,遇到问题,先不要急于去教训孩子,而且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一个孩子,对此心理如何”。这样既能缩短心理距离,又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利用赞美的力量,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赞美的要求更强烈。这就要求家长把注意力放到发现和赞美真、善、美的闪光点上。在赞美的同时,严格要求孩子;在肯定睥同时,指出不足。将爱与严结合起来,既能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缺点,又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最新内容

推荐内容